娘家在台南縣有名的特產,是紅蘿蔔和棉被,附近的鄰居大多數以此2樣維生,
還記得小時候,去同學家看過同學的爸爸,彈棉被,純手工打造棉被,
現在已不常見,當然現在村子裡還有些棉被廠,但是已日漸沒落,不比當年,
遙想當年,大約國小高年級的時候,另一個打工,就是捏棉花,
很多人想必不懂,待我娓娓道來~~
棉被呢,有分冬被,和夏被,一般的夏被呢,我們通稱為涼毯,
夏天的時候,
涼被是由一整捲的布(內層是薄棉花 外層是上下2片的棉布 組合而成)
裁減下來單人或雙人尺寸後,
發包給家庭代工的媽媽們,去快手快腳的車製滾著涼被的四個邊,
最後把商標(媽媽都說那是標啊)再車上去(當時的商標 印象中
是一個日式的不倒翁 有時還會再加上一個用紅色緞帶穿的咖啡色
塑膠的圓形物) 就算大功告成
接下來就要由我們被威脅恐嚇,心不甘情不願的去摺被子,
並且裝在袋子裡....ㄟ....... 這跟我的打工沒關係啊~~~~
打工是這樣的,就是去棉被廠 (其實都屬小型的),將裁減下來
(應該是裁完涼毯後剩下來),廢棄的布條,
拆開上下的布,剪拾出棉花,那個年代真的很惜物,棉花可以再利用,
所以即便裁下來已經不多,還是請來工讀生去拆剪,
通常有許多的小朋友,人手一把剪刀,一張小板凳,一個塑膠袋,
就開始了打工的生涯 小朋友手腳快 不到幾個小時 就能換得些零用
棉花是秤公斤的,而這打工是日結的,
自己決定自己上下工時間,只要感覺塑膠袋裡的棉花已經夠沉了,
就能立刻用秤去秤重量,換得1公斤幾塊錢的零用錢....
我還記得小英告訴過我,塑膠袋不要塞太多棉花,萬一超過了10公斤,
超過秤的量度,可會平白損失1圈的重量的啊....... 印象好深刻喔~~~